我校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央文献翻译与研究论坛
2017-11-29 11:08:22   审核人:   (点击:)

11月25日至26日,由我校承办的第三届“中央文献翻译与研究论坛”在重庆圣荷酒店隆重召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全国翻译研究生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黄友义,我校党委书记明国辉、校长李克勇,中央编译局中央文献翻译部主任杨雪冬,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余江,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纪委书记、副局长李旭练以及国内从事和关注中央文献翻译与传播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届论坛。

祝朝伟副校长主持会议

本届论坛由中央编译局中央文献翻译部、中央编译局《国外理论动态》杂志社、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主办,由我校承办。论坛是在全国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召开的。

李克勇校长致辞

论坛开幕式由我校副校长祝朝伟主持。我校校长李克勇、中央编译局中央文献翻译部主任杨雪冬、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余江先后致辞。

参会嘉宾致辞

李克勇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我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发展现状。结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背景,他强调了建构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体系的重要性,在对外话语体系建构的过程中,翻译与传播是非常重要的两大环节。他希望本届论坛取得的成果能推进国家翻译人才的培养以及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的建设。

黄友义致辞

参会代表发言

黄友义做题为《党政文献翻译与构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大会主旨发言。他阐述了党政文献翻译在构建中国国际话语权、创新中国话语传播体系等方面所扮演的重要作用。他强调,中央文献翻译的紧迫性与日俱增,怎样把中国理念、道路、方案以及中国未来发展的解说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至关重要。他认为,应当针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讲好“一带一路”故事,让中国的对外传播变得“更接国际地气”。“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准确的翻译在中西方两种文化之间架设沟通的桥梁,不仅是翻译成对方能看懂的文字,更重要的是把字里行间的‘精神’用目标语言展现出来”。

参会代表发言

中央文献翻译部副主任卿学民、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汪少华、天津外国语大学教授陈大亮、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王银泉、中央文献翻译部资深翻译王丽丽、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孙会军、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姜飞分别做主旨发言。

25日下午,与会代表围绕“开放视野下的政治文献翻译与传播”这一主题,分“政治文献的翻译与传播”、“一带一路与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中国故事的创意传播与对外话语创新”、“开放条件下翻译人才的培养”四个小组进行了深入的专题研讨。

26日上午,论坛第二阶段的主旨发言由中国法律英语教学与测试研究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法连揭开序幕。我校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严功军、我校博士生导师胡安江、中国译协对外话语体系研究会副主任、郑州大学教授杨明星、西南民族大学教授曾路、中国译协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委员、郑州大学教授韩子满、天津外国语大学教授姜雅明、中译语通总监王丽萍等分别做主旨发言。

参会代表发言

闭幕式上,各分论坛主持人分别就各自小组的研讨情况进行了汇报,中央文献翻译部副主任李铁军做大会总结,我校党委书记明国辉致闭幕辞。

李铁军高度赞赏了与会专家所做的论题丰富、内容翔实的发言报告。他表示,本次论坛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以研讨中国政治话语对外传播与翻译为重点,以增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为目标,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的要求,对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明国辉书记讲话

明国辉指出,如何以党和国家的政治文献翻译为载体,创新我国的对外传播体系,做好中国故事的创意传播和对外翻译传播人才的培养,这是当前外语院校所面临的新课题。为了更好地对接国家战略、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好地服务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四川外国语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把培养能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外语人才作为自己的使命。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11月21日,四川外国语大学成立了“当代国际话语体系研究院”,利用学校相关学科优势和外语语种优势,组建跨学科、跨语种研究团队,致力于国际话语体系译介与对外传播研究。

会议现场

据悉,“中央文献翻译与研究论坛”于2015年创办,已经成为中央编译局国家高端智库建设打造的品牌活动。本届论坛的召开,对未来翻译人才培养和当代国际话语体系的建设与研究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网、中国新闻网、人民网、华龙网、重庆日报等媒体对本届论坛进行了专题报道,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新闻中心通讯社 肖秋月、安兰、王越、陈丹

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65385338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壮志路33号四川外国语大学
版权所有@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