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5日-27日,应四川外国语大学川外学坛及语言脑科学研究中心的邀请,香港教育大学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教授兼系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张显达教授来我校作题为“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的语言特征”和“语言病理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从言谈语料库TALKBANK的科研方法谈起”的系列讲座。系列讲座分别由语言脑科学研究中心姜孟教授、邓宇博士和潘雪瑶博士主持,部分青年教师以及语言病理学方向的硕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10月25日上午,张显达教授做了题为“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的语言特征”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姜孟教授主持。首先,张教授向大家介绍了特定型语言障碍,他指出,与自闭症、听障、脑瘫、唇腭裂等疾病引起的语言障碍不同,特定型语言障碍是一种不知原因、排他性的、非神经损伤和肢体感知缺陷的语言障碍。接着,张教授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特定型语言障碍的概况,并指出约有7%的儿童患有特定型语言障碍。深入研究人类语言认知系统从而改善特定型语言障碍的临床治疗方法显得意义非凡。随后,张教授介绍了其他语言障碍的特征及其鉴定指标和方法。接下来,张教授用个案研究向大家介绍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的语言特征。整个案例以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为实验对象,对比测试了不同特定型语言障碍特征。通过实验发现,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虽只会使用较少数目的量词,但通过激发诱导,不仅可以学会使用量词,而且还会使用复杂的谓语结构,但其平均句长较短。此外,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的记忆力与正常儿童相比并无太大差别,但视听转换能力明显较弱。实验结果表明,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非词复述和词语学习的能力明显弱于正常儿童,非词复述能力的大小与词汇的语音和结构有关。最后,张显达教授对整个案例研究做了总结,他指出特定型语言能障碍儿童在句型和语法上并无太大问题,但在非词复述和量词的使用上有明显困难,同时记忆力是否是特定型语言障碍的影响因素还需进一步探索。
10月26日和27日,张显达教授在博文楼四楼和六楼举行了两场题为“语言病理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从言谈语料库TALKBANK的科研方法谈起”的学术论坛,论坛分别由邓宇博士和潘雪瑶博士主持。
在26日上午9:00的第一场论坛中,张显达教授首先基于其从事的研究课题引出了与语言病理学密切相关的口语语料库TALKBANK,并从发展背景、科研价值、具体模块分布对该语料库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他表示,TALKBANK语料库是世界上最大的儿童语料库,已为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认知科学家所关注和广泛使用。随后,张教授采用实操与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围绕TALKBANK的使用方法展开介绍,并展示了十四种较为常用的正则表达式。紧接着,张教授为大家解读了该语料库中样本语言的格式和代码。最后,张教授结合自身的科研经历,就“TALKBANK语料库如何为语言病理学研究服务”这一话题提出了新的展望。
27日上午9:00举行的第二场论坛继续围绕“言谈语料库TALKBANK与语言病理学科研方法”展开,重点涉及CLAN语料库软件与数据分析。首先,张显达教授对CLAN三种最基本的语句格式——CHECK、FREWQ、MLU进行了阐释。接着,张教授以特定的样本为例,现场指导大家使用CLAN分析程序。对于现场师生操作时存在的疑惑,张教授都给予了耐心和细致的解答。通过操作演练,大家在实践中加深了对TALKBANK语料库的理解。
在张显达教授的语言病理学系列讲座中,我校语言脑科学研究中心师生与张教授进行了热烈互动,现场讨论气氛十分活跃。张教授的报告选题前沿,思想深入,内容丰富,“理论”与“方法”并重,为我校语言病理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基础研究拓展了新的视角和方向。
张显达教授作报告
姜孟教授作主持
现场互动交流
座谈会现场
图/文:郭凯莉、张玉梅